[作者:天津公安消防總隊]
魂斷最是春來日,一齊彈淚過清明。清明將至,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掃墓祭奠習俗由來已久。假期外出掃墓,祭奠親人的群眾越來越多,燒紙、焚香、點燭等極易引發火災事故,有的甚至造成了重大損失。近日,市公安消防部門發布今年清明節祭掃消防安全預警:預計3月31日和4月5日上午時段,本市將迎來今年清明祭掃高峰日,提醒廣大市民,在祭奠親人時要注意防火安全。
火災案例敲響警鐘 專家支招減少火患
大連:上墳祭祀引發森林火災被依法判刑
2010年3月12日,遼寧省大連市村民鐘某到村北山祭祀已故父親并在其墳前用明火燒香、燒紙。由于當日風力較大,燃燒的紙被大風吹散,火借風勢,難以控制,在山林中迅速蔓延成災。此次事故過火面積10.7公頃,燒死20年生側柏493棵,燒傷柞樹、槐樹6420株,造成林木直接經濟損失近3萬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當地森林公安機關以涉嫌失火罪將鐘某予以刑事拘留,并呈請檢察機關批捕。
秦皇島:清明前夕掃墓燒紙引發山火
2010年4月3日,河北省秦皇島市一處山坡上突然起火。當地消防中隊接警后,立即出動一輛消防車火速趕赴現場進行處置。由于現場地勢復雜,山路狹窄,消防車無法到達,中隊指揮員決定采用起火點附近的沙土進行滅火。兩小時后火勢基本被撲滅。據了解,起火原因是一群眾在掃墓燒紙錢時,余火未完全熄滅便離開現場。山頂風大,火星被風吹落到周邊的枯草上引發了火災。
掃墓祭祀外出游玩 防火常識不可或缺
清明節期間由于風大,可燃物比較干燥,起火后火借風勢,風助火威,蔓延迅速,形成大面積火災。市公安消防部門提醒市民:祭掃前,應清理干凈燃燒點周邊的枯枝落葉等可燃物,斷絕燃燒媒介;祭掃時,應到指定地點燒紙、焚香、放鞭炮,同時要準備好充足的水和滅火器具;焚燒完畢后,要使用水或滅火器具徹底熄滅燃燒灰燼,及時清理周圍可燃物,觀察一段時間后再離開,防止灰燼復燃或飛火引發火災。
焚燒要在事先圈定好的阻燃圍欄或在挖好的深坑中進行,阻燃圍欄要選用不宜燃燒的材料制成,要有一定的高度,防止燃燒物隨上升熱流飄出。要避免在薊州山區、樹林、草地和草垛附近焚香燒紙,還要攜帶鐵鍬、水桶等滅火物品,以防疏忽造成突發著火。不要選擇在斜坡上燒紙,陡坡會自然改變火的行蹤,尤其是火的蔓延速度。不要在小區草坪上、燃氣管道旁、高壓線下、汽車旁、化糞池邊、蘆葦草垛及工地、工棚附近焚燒香紙,防止因燃氣泄漏或引燃沼氣而發生爆燃。
大火侵襲速逃生 方法正確很重要
市公安消防部門提醒市民,祭掃時如果遇到大火襲來,第一時間要做好以下自救工作:
快速轉移:發現大火襲來,人力無法控制時,只要時間允許,要迅速轉移到安全地帶,同時撥打119火警電話報警。
強行頂風沖越火線:要選擇已經過火或雜草稀疏,地勢平坦的地段,用衣服蒙住頭部,快速逆風沖越火線,進入火燒過的地方即可安全脫險,切忌順風撤離。
臥倒避煙(火):火災中對人身造成的傷害主要來自高溫、濃煙和一氧化碳。為防止吸入有害氣體,要就近跑到有河流(河溝)、無植被或植被稀少的迎風平坦地段,用水浸濕衣服蒙住頭部,兩手放在胸部,臥倒避煙(火)。同時,為防止煙霧嗆昏窒息,要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并扒個土坑,緊貼濕土呼吸,避免煙害。